11月18日晚,信息工程学院“信·芯”心语驿站在创业园220室成功举办“芯片之外,花漾疗愈”创意手工活动。心语驿站工作人员及基层班级同学代表参与活动。
据悉,心语驿站成员提前两周进行心理活动需求调研,最后根据反馈选定了“芯片之外,花漾疗愈”主题,并精选了勿忘我、满天星、洋甘菊等十余种寓意积极的干花材料,以满足不同情绪状态学生的创作偏好与情感投射需求。同时,在活动现场的环境布置上进行充分考究,精选了静心纯音乐,为参与者营造出松弛惬意的创作环境。

活动现场布置
活动伊始,心语驿站成员以“芯片之外,花漾疗愈”为主题展开分享,在轻快的话语引导中,拉近同学们之间的距离,请大家注意感受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。随后,请大家观察手工材料,并尝试用其表达自己的情绪,鼓励参与者发挥想象力,将内心感受转化为具象的视觉艺术。同学们沉浸于挑选、搭配、固定干花的过程中,通过解构与重组释放压力。这种高度专注的“心流”体验,正是心理育人所倡导的积极心理状态,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情绪的正向疏导与压力的自然释放。
手工制作过程
作品完成后,大家自发将压花玻璃瓶整齐摆放在桌上,开启了一场“无评价”的作品赏析会。当暖光灯条同时亮起时,这些压花玻璃瓶成为独一无二的情感载体,光影交错中映照出不同的心境故事。同学们在相互欣赏与交流中,不仅激发了创意,更在情感共鸣中融入了更多的理解与包容,同时强化了朋辈支持与集体归属感。
成果展示
活动尾声,全体参与者手捧发光作品合影,暖光映照着张张笑脸,定格下这个充满疗愈与温暖的瞬间。不少同学表示,这样的心理主题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,不仅收获了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,更在创作与交流中找到了与自我和解的方式。
合影留念
此次活动是学院构建“三全育人”工作格局的有效探索。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美育、劳育实践,打破了传统说教模式,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情绪管理,促进人格完善。学院后续将持续推出形式多样的心理关怀活动,将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注入更多“心”能量。
(信息工程学院供稿 文/黄舒琪 图/周达 杨瑞 一审一校:叶星彤 马延洲 二审二校:廖秀媛 三审三校:李庆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