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| 加入收藏

地址: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南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
电话:0771-5900967
传真:0771-5900965
邮编:530200
EMAIL:

学院动态
暑期“三下乡”|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“山边模式”
2025-07-11  来源:   浏览:

7月10日,南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“数字赋能  e路同行”三下乡促进团走进贵港市山边村,通过实地调研、技术交流与产业分析,全面解码该村以“生态文旅+数字技术”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以专业视角挖掘乡村振兴的“山边经验”。

与村委的座谈会上,山边村党委书记谭志高用一组对比数据展现了乡村振兴的“山边速度”,山边村曾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,近年来依托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,通过搭建村级数字化管理平台,整合土地、人口、产业数据,实现资源精准配置;依托智慧旅游,实现了从“空心村”到“网红村”的转变。“游客量从每年不足千人次增长到如今的10万余人次,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了近三倍。”党委书记的介绍让促进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强劲活力。

山边村党委书记向促进团介绍山边村具体情况

座谈结束后,促进团实地考察了山边村航天科技馆的科技+文旅创新实践。该馆运用VR技术打造航天主题沉浸式体验,成为亲子游学热门景点。通过智能导览和线上预约系统,景区接待能力提升40%,并带动30余个本地就业岗位。这一项目体现了山边村乡村振兴的三大特色:技术赋能优化运营、产业融合打造特色、共建共享惠及村民。村集体主导的运营模式,既提升了游客体验,又壮大了集体经济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发展样本

促进团成员体验航天馆内设备

讲解员向促进团展示长征二号升空过程

促进团深入走访山边村二十八坊,见证了传统村落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。据了解,二十八坊是山边村依托古建筑群落打造的核心旅游区,通过数字技术实现“线上云游+线下体验”双模式:线上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非遗手作、民俗活动,线下设置智能讲解牌、扫码支付等便捷服务,数字化改造带动20余户村民发展民宿、餐馆,户均年增收超5万元。

促进团成员深入了解港南区功臣模范

讲解员向促进团介绍桂艾使用方法

山边村的振兴实践,让促进团对乡村振兴有了更鲜活的认知: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资源堆砌,而是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共荣。生态优势能转化为发展优势,文化底蕴可借数字技术焕发新生。在VR科技馆里孩子们兴奋的惊叹声,到村民娴熟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景,无不彰显数字技术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

促进团于山边村港南区国防教育展陈馆外合影留念

促进团与山边村干部合影留念

山边村的实践表明,乡村振兴需要立足本土特色的创新——既尊重乡村原有肌理,又用数字化思维激活内生动力。这种传统为体,数字为用的发展模式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。促进团成员深刻体会到,参与乡村振兴,既要发挥专业优势“向下扎根”,更要在基层实践中“向上生长”,实现知识与实践的双向赋能。

  (信息工程学院供稿 文、图/李雨珊 一审一校:马延洲 二审二校:廖秀媛 三审三校李庆年



关闭